在汉语词汇中,“振”是一个常见且富有表现力的字眼,它不仅有振动、振作之意,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,本文将探讨一些带有“振”字的成语,并简要介绍它们的起源及意义,振振有词释义:形容说话响亮、理直气壮,来源:“振振有词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,指一个人说话有理有据,很有说服力,用法:多用于批评某些人言……...
在汉语词汇中,“振”是一个常见且富有表现力的字眼,它不仅有振动、振作之意,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,本文将探讨一些带有“振”字的成语,并简要介绍它们的起源及意义。
振振有词
- 释义:形容说话响亮、理直气壮。
- 来源:“振振有词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,指一个人说话有理有据,很有说服力。
- 用法:多用于批评某些人言辞无理或自以为是时。
振振欲睡
- 释义:形容声音大得使人难以入眠。
- 来源:“振振欲睡”源自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中的寓言故事,比喻声势浩大但令人疲惫的声音。
- 用法:常用来描述环境噪音过大,影响睡眠质量。
振聋发聩
- 释义:形容话音宏大而有力,能够使聋子听到,让昏睡者醒来。
- 来源:“振聋发聩”出自汉代扬雄的《法言·慎子》,原意为震撼听觉,启发醒悟。
- 用法:多用来指某人的讲话能引起人们对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反思和警觉。
振臂一呼
- 释义:形容指挥官高声命令士兵出征或作战。
- 来源:“振臂一呼”源于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——长勺之战,周武王在战斗中高举双臂号召军队冲锋。
- 用法:多用于形容领导者发出号令,调动资源或组织力量进行行动。
振翅欲飞
- 释义:形容翅膀张开准备飞翔的样子。
- 来源:“振翅欲飞”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》,“落花闲蝶懒,飞絮小蜂狂”,振翅欲飞”形象地描绘了蝴蝶即将展翅起飞的情景。
- 用法:多用于描写生物准备起飞或动作迅速、气势汹汹的情形。
振振衣冠
- 释义:形容人们精神抖擞、衣冠楚楚的样子。
- 来源:“振振衣冠”出自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,形容官员们整齐地穿着礼服。
- 用法:常用于赞美那些仪态端庄、举止得体的人。
振振有词
- 释义:形容说话理屈词穷时故意辩解。
- 来源:“振振有词”出自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,指人在争论中理直气壮,口舌利落。
- 用法:多用于批评某些人固执己见或辩解不当。
振振复振
- 释义:形容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。
- 来源:“振振复振”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,描述战乱之后社会重新安定。
- 用法:多用于描述某一事件或情况恢复正常后,强调其恢复的过程。
这些成语虽然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理思想,它们不仅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一颗颗明珠,也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的重要窗口,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语言的魅力,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,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。